都是這麼說的:「電影裡如果出現了一把槍,它就一定會被開。」如果今天導演讓一把槍出現在螢幕中,卻故意不開它或是用它來敲人之類的,而只是讓它「出現」而已,讓它成為一個純粹爲了不被觀眾猜到劇情而存在的道具,對於這樣的劇情安排,我實在很難有好感。


不只是電影,在小說、影集,或是各式各類的戲劇表演甚至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,「了無新意」的確是所有創作者最不願背負的評語之一,所以極力避免是很自然的事。一部看了第一章就知道下面會出現什麼劇情的小說,當然是很難暢銷的;而要是一部影集從第一集、第二集、到最後一集為止,觀眾心裡只不停地出現「果然如此」「我就知道」「老狗變不出新把戲」等等評語,那麼這影集要不被腰斬只能說電視公司錢太多。

然而即便如此,在創作裡面所出現的每一個成員,依然有它必須完成的使命;而這使命、這作用不應該只是「讓人猜不透」。

電影、小說、戲劇之所以可以在兩小時或是幾萬字之內交代完一個故事,正是因為它們是濃縮是精華,在作品裡面所發生的事情都有其目的、都是圍繞著主題進行的,所以時間才能這麼短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當然會有很多有意義無意義的成分存在,而電影不能這麼鬆散,它必須將有意義的部分組合在一起,就算是最生活化的紀錄片也該如此。劇情需要「一年後」「廿年後」「一千好幾百年以後」,不直接用字帶過,難道真的演一年演給你看嗎?

你當然可以爲了有創意有新鮮感而想要製造反差,當然可以想要讓觀眾猜不透,但要達成這種目的,不該是透過插入無意義的事物來達成。你可以讓一把槍卡彈(比如說讓主角因此得救或是因此被壞蛋幹掉)、可以讓它其實彈匣裡面藏地圖或情書、可以讓它在影片中影射著人們內心的恐懼等等,都可以----只要它對於整個劇情的推展有助益。

但你不要讓一把槍出現在螢幕中只是當背景,除非你那部片叫軍火之王。

剛說到藝術創作,用畫來形容就更理所當然了。蒙那麗莎的微笑裡,如果在右上方出現一隻金魚,除了讓觀眾失焦以外還能有什麼效果?即使是畢卡索,你也不能在一堆方塊之中嵌入一張真實的照片----沒用嘛!

上面的例子是激烈了點,不過的確有很多電影會出現這種成分。另外一種我最討厭的情結在恐怖片常出現。恐怖片裡出現的,那種純粹爲了嚇人而嚇人的情節也是很糟糕,這就不多舉例了,因為這種情節太常見。不論是不是恐怖片,如果一個東西沒來由地出現,沒有前因沒有後果,對整個劇情也完全沒影響,純粹是為了製造效果,那麼它的出現實在是會讓我很反感,又不是在搞什麼意識形態的作品,聲光效果還嫌不夠多嗎?

觀眾是需要新鮮感沒錯,但觀眾要的是眼睛一亮的驚喜,而不是眉頭一皺的疑惑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bloAim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