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小說需要靈感。

作廣告需要靈感。

譜曲寫詞要靈感;設計遊戲、建築、汽車,都需要很多的創意、很多的靈感。

沒有創意的作品,就像沒有靈魂的肉體,即使雕塑地再精美,也無法讓人留下感動的眼淚。作出沒有創意的作品的人,稱為匠;相反的人,稱為師。

即使去除了創意因子,如何把概念實踐、如何確保作品的品質,也是一種專業。修飾文字是一種專業,廣告的影像處理是一種專業,寫譜要懂樂理、蓋房子也要集各方專家之大成。

靈感呢?算不算是一種專業?

廣告公司有創意部門,許多有規模的需要創意的大公司,也都會把創意部門專門分出來獨立。靈感的創造也是需要努力的,即使在我們的觀念中,靈感這種東西出現的機率總是很不固定。可以說靈感是腦袋裡隨機生產的產品;但沒有一定程度的資訊、知識背景,靈感要出也沒得出吧!

是有這麼一個說法的:懂得越多,想法越多。

如果有這麼樣一個公司,專門搞創意,各行各業的創意。讓匠成為更專門的匠,不必去煩惱產不出靈感的問題,只要去「買」靈感就好了。

裡面的員工就是專門「大量」地去看小說、廣告、聽曲子、玩遊戲。不停地用各種資訊轟炸自己的腦袋,期能刺激出夠優質的創意。公司不負責製作產品,只負責提供創意,等於是販賣靈感的種子。

公司也收購創意,並提供各行各業的創意訓練課程。

公司內部的員工,有輕度精神病史,特別是妄想症、自閉症、躁鬱症等以往偉大藝術家常罹患的精神疾病類別,有此類病史者優先錄取。有兩種以上獨立領域專長者,如美術與音樂、建築與電玩等等的也優先錄取。吸食迷幻藥者優先錄取,但公司不負責提供貨源。

當然,行政部門限正常人。

你說,有沒有搞頭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bloAim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